为何说“屌丝”成就了SUV?

  • 2025-08-17 09:41:20
  • 177

【导语:“经济型SUV”,是介于真假SUV之间的中性词,本质则是 “屌丝文化”的产物。但这不等于对经济型SUV的鄙夷,就像经济型轿车一样,而是针对实际需求的品类。“屌丝”并非贬义,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心态。短期内,这不会改变,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

偶尔刷到一则有关哈弗品牌亲历者的视频。我认为,这是品类创新的案例,归之于“经济型SUV”概念的提出,从落地到营销的整合,这不能脱离历史来看。

这让我想起SUV流行之前的“硬顶吉普”现象。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客车热之后向小客车热的开始。即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过的 “硬顶吉普”热。时间很短暂,属于小车热的前奏,以此填补乘用车供应紧缺的空档。这种经改装的“硬顶吉普”成了公务车的香饽饽,个体业主的抢手货,刺激了当时全民造车热。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由江苏仪征生产的黎明牌硬顶吉普车成了公检法和路政等专用车的首选。我曾采访过,看到提车都要等候数日的场景。央媒也报道过他们快速测绘丰田越野车的“传奇”。此外,有朋友买了一台赛弗硬顶吉普,不解,问派什么用场,说是为了拉货。后来发现,上海不少“硬顶吉普”的实际用途都是拉货。原因是货车白天不能进城。

“硬顶吉普”是挂6字头客车。在SUV没流行起来之前,被当作小客车使用。除了上述公检法和路政等单位当作工作车之外,其余多半是个体业主经营用,尚未进入消费视野。这是一个轿车资源紧缺的特殊年代。

SUV被认同和流行起来始于2002年帕拉丁推出。从时尚到运动,再到多功能,打破了当时家轿单一消费方式,提供了个性化,多用途的需求选择。首次将越野车从卡车的误区中区别开来,引入多用途运动,或休闲车的概念。随后掀起了真假SUV的争论和口水仗,将功能消费推向了文化选择。最后还是以两驱为主的城市SUV易于接受和普及,而以四驱为主的越野SUV,或专业SUV成了小众。这连老外都看不懂,最后也被带节奏,风靡世界。

在这样的背景和从众心理下,“硬顶吉普”华丽转身SUV,找到了跻身7字头乘用车的机会,满足了个性化和多用途的消费需求。如果还原历史,不难发现SUV热的背后其实是被“裹袭”的现象,当作时尚和个性或玩酷的标签,就像当年流行的夹克衫,不分年龄的流行,把西服当作职业装的虚无。可以说,这也是无厘头的盲从或跟随。

在汽车消费方式单一的状态下,作为一种多用途运动型的SUV概念引进,有人把它当作了一种时尚的话术替代了休闲,淡化了越野,演绎为汽车消费个性化的符号。于是,SUV也就成了汽车中的夹克衫和职业装,迅速普及,几乎成了所有汽车厂家争相上的“家轿品类”,占比远大于轿车,故有SUV化轿车之说。后来延伸到外资品牌,就连跑车和豪车厂家也开始跟进,最有名的要数保时捷的卡宴,劳斯莱斯的库里南,就连玛莎拉蒂和法拉利也不甘寂寞,玩起了SUV……

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长城汽车提出“经济型SUV”的概念,不能不说是对市场洞察的敏锐,抓住了SUV兴起的机会,结合自己的擅长,冠以品类创新,既摆脱了真假SUV之争,又满足了大众诉求,在夹缝中脱颖而出。尽管“经济型SUV”的提法并没有得到深入的阐释和有效的传播,但反映这一市场的实际需求确实是真实的存在。而且在长城跻身7字头后迅速抓住了机会,这不能不说是“老天的眷顾”,其中不乏有运气因素,而长城干轿车就没有了运气,这说明了什么?

值得思考的是,徘徊在6字头的黎明硬顶吉普就没有这样的幸运,当硬顶吉普车热风头一过就没有了势能,也没等到跻身7字头的这一天,最终出局,从此了无音讯,汽车江湖再也没有其踪影。倒是后起的自主品牌风起云涌,从汽车不起眼的小不点干成了今天的汽车大亨。

如果深入研究SUV的兴起和流行,不难发现是“屌丝”成就了SUV,做大了市场基盘。即便是今天,自主品牌的崛起还是离不开“屌丝”们的支持,因为有了他们的追随和买单才有今天自主品牌的壮大。所以,正视“屌丝”的存在并尊重,这既是态度,也是感恩。

从这样的角度看,所谓的“经济型SUV”,就是介于真假SUV之间的中性词,本质则是 “屌丝文化”的产物。但这不等于鄙夷经济型SUV,就像经济型轿车一样,是汽车的品类。 “屌丝”并非贬义,而是真实存在的生活现象和文化心态。短期内不会改变,却充满活力和生机。放眼汽车消费市场,“屌丝经济”才是当下的“活水源头”,而不是单纯的兴奋剂,要紧的不是廉价的文化包装和话术的忽悠,而是审美的洗脑和正向力的引导。

点评

经济型SUV,本质是 “屌丝文化”的产物。但这不等于鄙夷经济型SUV,就像经济型轿车一样,是汽车的品类。放眼汽车消费市场,“屌丝经济”才是当下的“活水源头”,而不是单纯的兴奋剂,要紧的不是廉价的文化包装和话术的忽悠,而是审美的洗脑和正向力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