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出市场前五, 或将全面退出中国? 官方正式回应, 但基本无济于事

  • 2025-08-17 00:42:46
  • 234

“戴尔退出中国市场的计划已进入执行阶段”的传闻近日在社交平台发酵,引发广泛关注。

对此,戴尔官方迅速回应称,相关消息不实,未来将继续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中国市场仍是其业务核心之一。尽管谣言已澄清,但现实却不容乐观:戴尔已跌出中国PC市场前五,被联想、华为、软通动力、苹果、惠普全面超越,其市场存在感正加速弱化。

市场份额暴跌,跌出前五

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台式机与笔记本出货量排名中,戴尔已不见踪影。前五名被联想(稳居第一)、华为(持续攀升)、软通动力(凭借政企订单异军突起)、苹果、惠普瓜分,合计市占率超75%。而戴尔的出货量已连续多个季度低于5%,被归为“其他”类别。

这一局面并非偶然。过去三年,戴尔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的8.3%一路下滑至如今的不足4%。相比之下,华为同期从6.7%升至11.2%,联想则稳守30%以上。

戴尔的掉队,是战略失焦、渠道退化与品牌边缘化的综合结果。

戴尔“水土不服”只是表象

消费市场布局严重不足:戴尔长期聚焦企业客户,其消费级产品在电商渠道曝光率低,线下门店近乎空白;产品更新节奏滞后:戴尔多款主力机型仍停留在上代平台,缺乏AI PC升级亮点;本土化服务响应迟缓:相比华为、联想“24小时上门”“校园服务站”等本地化服务,戴尔的售后网点少、响应慢。

但是这些都只是表象,更深层次原因在于戴尔品牌口碑的崩溃。自2021年起就有传闻称戴尔开始减少对中国大陆芯片的采购,转向台积电、三星等供应商;2022 年戴尔内部推动 “供应链多元化”,只为2025-2027年逐步减少对中国依赖;2023年《日经亚洲》报道戴尔要求显著减少在产品中使用中国制造芯片的数量。

此外,2023年戴尔厦门工厂被传裁员幅度接近50%,销售团队也大幅缩减;2024年厦门总部裁员50%、研发团队部分职能迁至印度、成都工厂关闭转移。戴尔中国员工数量从1.2万人下降到5000人左右,且剩余员工多转为外包。

尽管戴尔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曾就该问题回应“均系谣言,我们作风是少说多做”,但似乎无济于事,戴尔中国市场份额依旧持续下跌。

侃哥叨叨

官方辟谣或许只能止住谣言,却止不住市场份额的流失。当戴尔已跌出前五,消费者在选购笔记本时甚至不再将其列入对比清单,所谓的“持续服务”便成了空谈。在中国市场,没有存在感的品牌,终将被遗忘。

戴尔的未来,不在于声明,而在于行动——但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