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技术正重塑通信行业格局

  • 2025-09-13 02:47:04
  • 545

9月10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光博会”)正式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证券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挂着“参展商”“专业观众”证件的人群摩肩接踵,其中还有不少外国友人穿梭在各个场馆间。

据悉,本届中国光博会为期3天(9月10日至9月12日),吸引了来自全球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800家企业参展。八大主题展覆盖了信息通信、精密光学、摄像头技术及应用、激光及智能制造、红外、紫外、智能传感、新型显示、ar&vr、光电子创新等诸多板块。

创新技术受关注

2025年,光通信技术站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叠加ai的快速普及与光网络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通信行业格局。

“本次光博会有众多的行业领军企业参会,1.6t及以上高速光模块的创新技术突破及应用进程将会是热点话题。同时,ai产业链和ar&vr、新型显示、车载、机器人(19.660,-0.05,-0.25%)等重要应用场景中光通信、光学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方向也有望成为关注热点。”万联证券研究所tmt行业首席分析师夏清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通信器件模块展馆内,成都新易盛(334.950,19.63,6.23%)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易盛”)、无锡市德科立(97.700,-0.59,-0.60%)光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光迅科技(59.430,0.78,1.33%)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信息(10.130,0.05,0.50%)(维权)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展示了自身的最新产品。

新易盛相关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1.6t相关产品进展顺利,从当下的市场需求及客户指引来看,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上量,预计明年会进一步增加。此外,目前3.2t产品已处于预研阶段,商用时间取决于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情况。

现场科技感“拉满”

同时,不同展区虽各有侧重,却共享着浓厚的科技氛围。

在本届光博会的“光+”应用论坛中,广东奥普特(145.140,4.58,3.26%)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谭瑶分享了主题为“从海量数据(16.360,0.90,5.82%)到小样本精准洞察—ai在工业质检中的应用落地”。据悉,该公司已经基于自身成熟的3d视觉(如结构光等)和ai算法技术,以及目前成熟的核心传统视觉模组产品能力,着手研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等新型终端的视觉模组和解决方案。

位于光电子创新区的深圳光峰科技(21.610,0.95,4.60%)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峰科技”),在本届光博会上首发水下激光雷达产品,开拓水下机器人蓝海市场。“针对红外激光水下衰减严重、有效测距受限、环境光及浊度干扰复杂等行业难题,公司依托多年沉淀的激光技术积累与持续创新能力,为水下机器人量身定制了该款激光雷达产品。其将彻底突破水下感知性能瓶颈,开启行业发展新可能。”光峰科技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李士杰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道。

ar眼镜体验区内,一位观众在戴上眼镜后,突然伸出手在空中“抓握”,原来他正在“拆解”虚拟的发动机零件。包括立讯精密(48.090,0.38,0.80%)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小象光显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在该展区进行了产品展示。

“ai大模型会像电力能源一样成为基础设施服务。”立讯精密研发总监许国军表示,ar眼镜是ai的完美载体,硬件小型化与性能提升、ai驱动的交互升级、生态系统整合、元宇宙与社交功能将是此类产品的演进趋势。

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光博会作为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展示窗口,汇聚了全球顶尖企业、科研机构与专业人才,促进产业资源集聚与技术交流合作,助力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引领产业前瞻布局,有力推动了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创新发展网络。

当下,光通信领域受ai算力驱动,800g光模块加速部署,1.6t光模块逐步成熟,‌lpo(线性驱动可插拔光模块)‌、‌cpo(光电共封装模块)与硅光技术迈向规模化商用;ar/vr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折叠光路与光波导技术分别主导vr和ar发展;激光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高功率、短脉宽技术推动国产替代,ai赋能全链路智能化;红外技术民用化爆发,探测器趋于微型化、集成化,并与ai深度融合。

夏清莹认为,随着更高速率光模块渗透率的提升,高端光芯片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长,我国高端光芯片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亟待创新突破。同时,光通信在ar&vr、新型显示、车载等领域的应用会持续创新。ai+ar作为新硬件形态备受关注,有望成为撬动大众消费市场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