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投资几百亿开发稀土, 中国突然传来消息, 对美出口暴涨6倍

  • 2025-07-22 11:54:11
  • 956

前言:

美国最近在稀土领域忙得焦头烂额——从乌克兰到非洲,从东南亚到本土,特朗普政府砸下数百亿美元试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然而就在美国稀土自主计划看似步入正轨时,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却让这一切变得异常尴尬:6月份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飙升至353吨,较5月份暴增660%。不仅打乱了美国的“去风险”布局,更揭示了中国稀土战略的高明之处,精准调控远比全面封锁更有效。

美国稀土豪赌:数百亿美元难破中国主导地位

过去几个月,特朗普政府的“稀土焦虑”暴露无遗。随着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国汽车、军工等行业面临断供风险。为应对危机,美国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稀土争夺战:

资本运作:五角大楼斥资4亿美元收购本土稀土企业MPMaterials15%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并以110美元/公斤的“天价”(市场价2倍)签订10年采购协议。

全球布局: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开发协议,拉拢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组建“四方关键矿产倡议”,甚至将非洲五国(加蓬、几内亚比绍等)捧为“盟友”寻求资源合作。

技术突围:联合摩根大通、高盛注资10亿美元,支持MP在得克萨斯州新建年产万吨磁体工厂,计划2028年投产。

这些动作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暗藏致命弱点。美国国防部的“高价托底”策略虽推动MP股价单日暴涨60%,但行业分析指出,西方突破稀土精炼技术瓶颈需1020年和数万亿美元投入。更关键的是,美国稀土产业链存在三重“时间差”:新建工厂最早2028年投产,而中国仅需调整出口配额就能扰动全球供应。

中国反制:6月出口暴增背后的战略算计

正当美国稀土自主计划全力推进时,中国6月对美稀土磁铁出口量突然飙升至353吨,环比增长逾6倍。这一数据引发广泛关注,但其深层含义远比表面数字复杂:

首先基数效应:5月中国对美稀土磁铁出口仅46吨,4月也仅有246吨,6月“暴涨”实质是恢复性增长。相比2024年同期,6月出口量仍下降52%。

其次是选择性放开:出口激增的主要是稀土永磁体(用于电动汽车、风电等民用领域),而涉及军工的高附加值稀土产品仍受严格管制。

协议驱动:中美6月达成贸易协议,中国承诺加快处理积压订单,2000余吨存量订单在6月集中释放。

中国稀土集团战略发展部负责人透露,此次出口调控是“优先保障签署长期采购协议的客户,但对美出口仍严格控制在配额的60%以内”。这种策略既缓解了国际压力,又为后续谈判保留筹码。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磁铁出口总量同比下降18.9%至22,319吨。

中美博弈新阶段:技术管制与供应链主导权之争

中国在放松部分稀土出口的同时,迅速升级技术封锁措施。7月15日,中国两部委发布更新的《技术出口限制目录》,新增电池正极材料技术限制,并升级锂、镓和稀土提取技术管制。这些调整直指美国软肋:

日立金属持有的烧结钕铁硼专利2026年到期,中国企业已提交21项“永磁材料制备新工艺”国际专利申请;中国还发布了《稀土永磁体碳足迹核算方法》,将环保标准纳入国际贸易规则,当前全球70%稀土专家集中在中国,美国短期内难以组建技术团队。

美国参议院虽拟推动《关键矿产法案》,但遭到通用、特斯拉等企业联名反对。现实困境在于:美国战略储备仅够维持9个月用量,而中国在稀土冶炼纯度(99.999%)和晶界扩散技术上领先欧美数十年。

这场稀土博弈已超越简单贸易争端,演变为“定价权”与“技术标准”的双轨较量。中国通过“细流不断、整体可控”的策略,既削弱了美国打造自主产业链的决心,又维持了稀土作为战略筹码的威慑力。有业内人士表示:“资源可以被购买,但核心技术无法被补贴快速催生”,这正是中美稀土博弈最深刻的启示。

参考资料:

1.《中国稀土磁体出口激增660%:中美贸易博弈下的供应链变局》长江有色金属网

2.《五角大楼东施效颦"中国模式",国内先掐起来了》澎湃新闻

3.《外媒紧盯:中国对美出口暴增660%》观察者网